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思考(下)

 

深圳市卓越质量品牌研究院院长:沈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部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到了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具体任务和措施中提到“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什么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如何利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提升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中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短板与差距有哪些?如何建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和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质量专业人士深入的思考。

 

三、中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短板与差距有哪些?

相较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仍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监管职能分散。中国质量基础设施的管理职能曾长期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和碎片化导致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统筹性较弱。

二是发展不平衡。中国存在“重工业制造业、轻服务业”的结构性失衡,服务业领域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工业,例如金融、物流、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标准,导致产业服务严重落后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更加缺乏,导致了“中国服务”的水平不高。

三是NQI行业发展不均衡。从检验检测服务业分类看,机动车检验机构、食品检测机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三大类就占到了65%,远高于全国同类机构占比,检验检测行业结构不均衡较为明显。四是行业“弱、小、散”的面貌还没有根本改观。统计数据显示,就业人数在 100 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 96.49%,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从服务半径来看,74.44%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比例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检验检测业务范围涉及境内外的检验检测机构仅有381家,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但国内检验检测机构走出国门仍然任到重远。从专利数量来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有效专利 63,238 件,平均每家机构 1.44 件,创新能力偏弱;从商标数量上看,全行业仅有 954 家机构拥有注册商标,品牌意识不强。五是部分质量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脱节,新兴产业领域的质量标准、经营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更新较慢,与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速度不相匹配,导致相关部门难以对产品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管。

 

四、如何建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做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顶层设计、数字信息技术、加强创新、建立检验检测集聚区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很重要。需要在行业管理、专业认证以及标准合规等方面设计一整套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打造高标准规制的科学基础。

二是“拥抱”数字经济很重要。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使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更加便捷地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易于获得、掌握,第一时间投入实际。

三是创新引领,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发展新一代检验检测和高端计量设备仪器,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提高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法律法规是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真正的创新引领发展;要严打假冒伪劣,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要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为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动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建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集聚区。质量基础设施NQI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及科技服务业,虽然体量还不算大,但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是质量效益的技术支撑。重视、布局相关产业的检验检测能力,为产业发展服务,形成能够满足全国产业发展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宏观规划和调控,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检验检测机构,特别是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加强分布在各行业同类性质质量基础设施NQI机构的优势资源整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杜绝设备、能力和检测资源的重复浪费,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质量基础设施NQI行业又被列为国家八大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高科技服务业,大力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集聚发展,做大产业服务,通过产业服务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其具体作用见图2。

img3

图2:高质量发展与质量认证全景图

五是国家质量基础NQI一站式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提出开展全方位“质量体检”服务,为企业“诊断把脉”。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稳定增长,登记在册市场主体共计1.34亿户,其中,企业4200万户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活力强,但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存在标准合规不够、质量管理不严、品牌美誉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建立国家质量基础集聚区,积极推进一个统筹规划,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质量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逐步推进一个共享平台。根据高新区产业特点、企业需要和资源现状,因地制宜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协同服务的流程与机制,探索构建“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生态。试点一个受理窗口。依托现有技术机构、园区、重点企业等建设实体性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窗口,实现统一窗口办理,探索多机构的网上联合受理。试验一揽子服务。在法定资质允许范围内,提供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供应、售后各环节所需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一揽子服务,做好企业全产业链条、全经营周期的综合服务。争取一个结果通行。统筹协调各层级、各类校准、检测、认证、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动实现“一个标准、一次合格评定、一个结果、多方互认共享”,最大程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