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支撑 建设质量强国——我国质量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图片
蛇年春节前后,我国质量发展工作不断传来好消息——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到85.6,生活性服务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1.3和81.4,首次进入“满意”区间。
 
全国实施质量强链项目952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4391个;支持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889个,帮助解决质量共性技术问题11.5万个;推动超过1200个城市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首批580个城市纳入培育库。
 
2024年,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869项,同比增长35%;获得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5.3万余家;获得国际认可的校准测量能力达到1958项,位居世界前列。
 
…………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我国质量发展战线广大工作者的辛勤付出。2024年,全国质量工作战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牢牢把握“一个大市场、两个纲要、三个监管、四个安全”工作着力点,以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领,更好发挥质量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图片
激发基础效能 守好安全底线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是全国最大的教学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该镇生产的教体装备覆盖全国1/3市场。为更好护航教体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淮安区市场监管局在施河镇设立“质量小站”,搭建“线上平台+线下站点”多维度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探索形成“大质量服务联盟助力特色产业联链”质量服务模式,让企业“足不出镇”即可享受到市场监管一揽子服务,累计帮助解决企业各类质量问题163件。同时,淮安市市场监管局还在位于淮安市金湖县的江苏省工业物联网热工仪表计量中心搭建“质量小站”,聘用培训质量管家50多人,辐射1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升质量服务效能,赋能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和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
 
淮安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支持两地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助力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还不断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通过质量基础设施“强筋健骨”、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全面助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内蒙古、吉林、浙江、江苏等14个地方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为企业解决质量共性问题,助推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2024年,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迎来20岁“生日”。20年来,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从无到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召回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覆盖面稳步拓宽、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已成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特别是2024年,我国不断完善汽车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消费品召回管理,着力加强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彰显新担当。全年实施汽车召回233次共计1123.7万辆;实施消费品召回1100次共计454.3万件。
 
 
 
 
强企强链强县 拉升质量高线
 
 
 
 
蛇年新春伊始,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福建省内首个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实施方案》,并正式公布“鹭质贷”形象标识,举办首批“鹭质贷”银企签约仪式,进一步彰显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提升企业质量水平的重视和支持。
 
“鹭质贷”是全国各地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又一新产品。为给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源头注入金融“活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措施。
 
各地积极响应,江苏的“苏质贷”、新疆的“新质贷”等一批特色产品不断涌现,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为超过2万家企业授信约2000亿元、贷款约1200亿元。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转型之要。市场监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落地落实工作,2024年专门部署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3项重点工作,从点、线、面3个层次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重点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农产品例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8%,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93%,服务质量满意度保持上升势头,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质量获得感。
 
 
 

来源:中国质量报